「當不只是打針、發藥、量體溫,更重要的是陪著病人走過人生中最脆弱的階段。」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護理師籃崇傑表示,曾經很猶豫是否就讀護理系,但母親鼓勵不要被性別限制,以要穿上護士服,就是救人的志業。
籃崇傑回憶,媽媽是長照機構工作的護理師,從小看著她的背影,雖然忙碌但看起來很專業,而且很受機構裡的阿公阿嬤尊敬。「那時候我就覺得,護理師是很有價值、很受人敬重的工作。」,哥哥後來也投入了醫學相關領域,在家人支持下,他選擇了護理這條路。
他分享,從課本開始學習,再到臨床實習、畢業後進入醫院服務,才真正體會到護理不單只是提供專業醫療服務,還有在照護過程中所建立的護病關係,是一種真誠的信任,感受到「我是被病患所需要的」。
腦神經外科加護病房收治腦部術後、創傷性腦損傷等病患,籃崇傑說,大部分病人一開始完全沒意識,甚至狀況很危急,只能靠醫護人員密切觀察與照護,畢竟家屬會客時間只有30分鐘。他很欣慰,有些昏迷指數很低的病人,最後睜開眼睛、有反應,還能點頭、微笑,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形容。
籃崇傑曾照顧一位車禍腦傷非常嚴重的病人,送來時完全無意識,也插了呼吸器,家屬充滿無助。「我每天給藥、幫忙翻身、做口腔清潔及清洗身體時,會跟他說話,雖然當下沒有回應,但我相信病人可以感覺得到。」過了幾周,病人慢慢有反應了,漸漸恢復呼吸、能點頭應答,家屬看到那一刻都哭了,直說:「謝謝你們沒有放棄他。」
籃崇傑說,這樣的經驗讓他更堅定要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,「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,都可能為一個家庭帶來無限的希望。」他強調,護理並非朝九晚五、做完事情就下班的工作,需要很多的細心、耐心、同理心,還有願意學習的心。
年僅25歲的籃崇傑,獲邀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辦理的「114年國際護師節聯合慶祝大會」擔任傳光人員,展現薪火相傳意涵。他說,雖然剛上線時真的很緊張,手忙腳亂,但遇到許多願意教導的學長姊和導師,慢慢在臨床中找到自己的節奏,已經喜歡上照顧病人的感覺。